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长输管道、大型游乐设施——这些遍布长三角的特种设备,正在迎来一张日益紧密的区域协同监管安全网。
10月23日,长三角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交流会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签署《关于推进长三角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领域一体化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标志着区域特种设备安全协同治理进入新阶段。
这份《意见》从5方面推出10项举措,包括建立联席会议与轮值协调机制、对缺项漏项、虚假报告等进行联合惩戒、在重点设备领域建立检验技术联盟、实现检验结果异地互认等。
--------------------------------------------------
01 区域协同:破解监管碎片化难题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特种设备数量庞大。仅江苏省就有各类特种设备297万台(套),并制定了6项省级地方标准。然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直面临区域协同难题。市场监管总局特设局副局长冷浩在会议上指出,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正处于“提效能、补短板、强协同”的关键阶段。长三角区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领域存在不同省市间检验标准不统一、部分地区检验资源配置不均衡、跨区域特种设备事故应对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清醒地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区域协同势在必行。
02 五大创新:一体化管理的系统布局
《意见》紧扣《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要求,明确从五个方面推进区域协同。
监管一体化方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行业自律要求,由三省一市轮值牵头协调工作,对缺项漏项、虚假报告等问题实施联合惩戒。
标准协同化方面,在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长输管道等典型领域建立检验检测技术联盟,统一风险评估、检验流程等规范,提升检验结果一致性。
数据互通化方面,在重点设备和检验领域建立异地数据互认机制,整合三省一市检验机构资质、结论等信息,实现共享便利化。
能力规范化方面,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定期开展质量培训和比对评价,支持跨区域技术协作与创新。
保障协作化方面,建立应急保障联动机制,联通应急指挥中心、共享救援资源,组织跨区域应急演练,完善事故调查协作机制。
03 数字赋能:从“分头推进”到“协同攻坚”
长三角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体化,不仅是制度创新,更是技术革新。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宋高峰介绍,江苏作为特种设备大省,数字监管模式多点突破,信息化手段频频破解难题。
会议明确,到2026年,长三角地区要建立健全一体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形成协调机构统一管理机制,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检验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应急联动能力增强的良好格局。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姜伟评价,这份《意见》是破解区域检验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通、资源不均衡等问题的“金钥匙”,更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筑牢特种设备安全防线的“硬支撑”。
04 先行示范: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长三角样本”
这次签署的《意见》并非长三角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领域的首次合作。2024年12月,三省一市市场监管局就曾签署《2025年长三角地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合作备忘录》,达成六方面合作共识。但此次的《意见》更为系统、全面,标志着各地从“分头推进”迈向“协同攻坚”,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体化迈入新阶段。长三角地区旨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长三角样本”。
这种区域协同模式已在国内其他地区显现雏形。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管局与山西省晋城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两地特种设备监管交叉检查战略合作机制,实现特种设备监管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湘鄂渝交界三县也签署了《跨区域跨部门联合监管合作协议》,聚焦特种设备管理等领域,通过联合抽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实施联合监管。
--------------------------------------------------
根据规划,到2026年,长三角地区将建立健全一体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形成协调机构统一管理机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将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转而走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这片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正试图通过制度创新,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样板。
END
【华创检测资源共享】
0513-66814933/80608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