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饮用水中的余氯从何而来?

日期:2024-04-23 15:42:17

饮用水中的余氯从何而来?

答:自来水中的余氯是自来水厂在出水之前向水中加入氯消毒剂之后的剩余量。自来水厂不但要保证水厂的出水有一定的余氯,也要保证自来水到达与用户接触的管网末梢时也有一定量的余氯值。在水中加入消毒剂的目的是杀灭自来水中以及自来水管网内的微生物,其中包括水中的藻类和病原体等,从而防止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如何正确理解自来水中含有余氯?

答:如果我们闻到自来水中的氯味,代表了当地的自来水是有消毒措施的。它也表示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已经被有效杀灭,所以这样的水其实比没有余氯的水喝起来更令人放心。但是我们通常担心的是消毒剂与水中的有机物或藻类等反应形成的消毒副产物。目前文献所报道的消毒副产物有600-700种,包括三卤甲烷、卤代乙酸、溴酸盐、亚氯酸盐、卤化氰等。而这些消毒剂是我们看不见闻不到的,需要用专业手段进行检测。

自来水的消毒方式都有哪些?

答:目前世界上用于饮用水消毒的主要方法包括: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其中氯消毒法是应用时间最久且范围最广泛的消毒方式,一般包括加氯气或游离氯制剂等消毒试剂。二氧化氯消毒一般包括直接加入二氧化氯粉剂或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利用的是氯酸钠和盐酸生成二氧化氯的原理,这种方法灭菌效果好,但容易产生氯酸盐或亚氯酸盐超标的问题。紫外线和臭氧消毒灭菌效果也很好,但是不能保证杀灭管网中的致病菌,故一般会在出厂前配合加氯的方法。

国家标准是什么?

答:水中的余氯形态包括游离余氯和化合氯。游离余氯包括的形式有氯,次氯酸,次氯酸根离子。化合氯包括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于消毒剂指标的要求为:若采用氯气或游离氯制剂为消毒方式,那么出厂水中余量应不低于0.3mg/L,不高于4mg/L,同时管网末梢的余量不低于0.05mg/L;若采用一氯胺消毒,那么出厂水中总氯应不低于0.5mg/L,不高于3mg/L,同时管网末梢的余量不低于0.05mg/L。而若自来水厂未采用一氯胺消毒,那么管网末梢的总氯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原水的干净程度。

什么是消毒副产物?

答:由于水环境污染,天然有机物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被排入水体,它们大多数难以自然降解,并不易被常规水处理工艺有效去除。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与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副产物,所以称之为消毒副产物。

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影响其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研究表明消毒副产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影响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前体物的种类和浓度。一般地表水污染严重,污染物种类多,与氯氧化生成的副产物种类及浓度远高于深层污染较轻的地下水。

2)水中的pH值、水温及水中溴离子等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这三者含量的升高均会使水中三卤甲烷生成的概率也会升高。

3)投氯量既可以影响消毒副产物浓度的水平,也可影响其种类的分布。此外,消毒程序、氯接触时间、余氯量、季节、金属离子均影响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END

【华创检测资源共享】

0513-66814933/80608980